陶华碧:大儿子楼盘烂尾小儿子砸了招牌“老干妈”晚年不安稳

更新时间:2025-09-20 04:35:13     浏览:

  在贵州的街头,时常能见到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驾驶着一辆车牌为贵A8888的劳斯莱斯,前往超市或麻将馆。她就是陶华碧,那个凭一瓶辣椒酱打造出价值数十亿帝国的传奇女性。然而,当我们走近这位曾被誉为”国民女神”的企业家时,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位无法真正享受退休生活的母亲,因为她的两个儿子几乎将她一手打造的商业帝国推向了悬崖边缘。

  1947年,陶华碧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在那个重男轻女思想严重的年代,她成为了家中的牺牲品——没有接受过一天的教育。这成为了她一生中最大的遗憾,也是驱使她日后拼命工作的动力之一。

  二十岁那年,陶华碧经人介绍结婚,婚后生下了两个儿子。然而命运多舛,八年后丈夫因病去世,而没有文化、没有技能的她被婆家视为负担,最终被赶出家门。

  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这位年轻的寡妇带着两个幼子,不得不独自面对生活的严酷考验。为了能让孩子们上学,她选择了卖凉粉维生。

  “那时候,我一个人背着一百多斤的凉粉,穿行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陶华碧回忆道,“我背坏了二十多个背篓,落下了一身的毛病,颈椎病、肩周炎至今还时常折磨着我。”

  在卖凉粉的日子里,陶华碧为了吸引顾客,经常会给学生们免费提供一些小吃。学生们亲切地称呼她为”老干妈”。有趣的是,她的凉粉生意并不如意,但顾客们却对她做的辣椒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人甚至询问是否可以单独购买。

  机缘巧合之下,陶华碧放弃了凉粉生意,专心研制辣椒酱。当她为产品命名时,想起学生们对她的称呼,便将这个亲切的名字”老干妈”作为了品牌名称。从此,一个传奇开始了。

  凭借独特的配方和过硬的品质,老干妈辣椒酱迅速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陶华碧的生意越做越大,她的野心也随之增长。

  2015年两会期间,这位没有受过教育的企业家豪迈地表示:“我要把老干妈卖到国外去,要赚外国人的钱。”这并非空谈,如今老干妈确实已经征服了全球市场,被誉为世界顶级辣酱品牌。

  在美国的华人超市里,一瓶老干妈的售价最高可达12美元,即便如此,依然供不应求。依靠这看似不起眼的辣椒酱,陶华碧独自建立起了年产值高达46亿的商业帝国。

  经过数十年的打拼,2014年,陶华碧宣布退股,仅保留董事长职位,将公司交由两个儿子共同管理。这位辛苦一生的母亲,终于可以享受自己的晚年生活了。

  陶华碧对企业管理有着自己的一套理念。她坚持不上市,坚持家族经营,认为”用外人,外人跟我不是一条心,家里人才能真正对我好”。她对子女的期望也很简单:“我希望孩子把生意做好,做人做好,不要去参股、控股、上市、贷款。”

  然而,这番朴素的经营理念并未被她的大儿子李贵山接受。作为接班人,李贵山学了多年企业管理,却认为母亲的家族经营模式已经过时。他开始实施大刀阔斧的改革,参股、融资,想方设法快速赚钱。

  2012年,李贵山成立了贵山天阳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试图打造属于自己的商业帝国。然而,在他的经营下,这家公司经营混乱,自成立以来连续亏损,五年累计负债达9.5亿元。更糟糕的是,他开发的”云润天阳”楼盘最终成为了烂尾楼。

  许多业主表示,他们是听说这是老干妈儿子的项目才购买的,信任老干妈的品牌,结果房子至今无法交付,孩子上学都成了问题。这一事件严重损害了老干妈的声誉,迫使陶华碧出面澄清:“那是他自己的事,与老干妈无关。”

  大儿子的失败让陶华碧将希望转向小儿子李妙行。与哥哥相比,李妙行确实更专注于老干妈的经营,但同样缺乏母亲的经营智慧。

  为了节省成本,李妙行将原本使用的贵州辣椒替换成了河南辣椒。按照老干妈每年消耗的辣椒量计算,这确实节省了一笔不小的开支。但配方的改变直接导致产品口味变化,销售额大幅下滑。2014年至2018年期间,老干妈的销售额每年减少约2亿元。

  在老干妈公司里,陶华碧一直是灵魂人物。她将每位员工视为家人,尽力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甚至自掏腰包帮助员工的弟弟解决上学问题。正因如此,在她掌舵期间,企业鲜少出现重大问题,员工忠诚度极高。

  相比之下,李妙行的管理制度机械而冷漠,导致人心涣散。2016年,一名因被扣除两三千元奖金而离职的员工贾某涉嫌泄露公司机密被警方抓获,这进一步暴露了管理问题。

  看着公司问题日益严重,陶华碧意识到,如果再不出面解决,她美好的退休生活将彻底被两个不争气的儿子毁掉。于是,这位年近古稀的老人重新回到了公司。

  回归后,陶华碧立即着手调整产品配方,恢复熟悉的老干妈味道。销售额随即回升,2019年企业营收接近50亿元。

  “我要把身体调养好,我还想再干几年。现在老干妈有二十多个产品系列,我想做到二百多个。”72岁的陶华碧如是说。但无论她的意志多么坚强,无论她有多少宏伟蓝图,她还能拼搏多久呢?

  本该安享晚年的陶华碧,因为两个儿子的不争气而不得不重新披挂上阵。大儿子不顾劝阻投资房地产,小儿子则亲手毁掉了母亲辛苦打造的品牌形象。

  历史上的佘太君尚且有杨排风这样的得力助手,而今天的陶华碧却找不到一个可以托付的人才。家族企业的弊端在老干妈身上逐渐显现,“富不过三代”的魔咒似乎也笼罩在这个家族上空。

  更令人担忧的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老干妈面临的挑战不仅来自内部管理,还来自市场环境的变化。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外出务工会带上一瓶辣椒酱下饭;而在今天物质丰富的时代,随时可以享用新鲜热食,谁还会特意准备一瓶辣椒酱呢?

  辣椒酱终究只是一种调味品,而非必需品。面对市场的变化与家族的危机,即使陶华碧再活五百年,恐怕也难以改变这一局面了。

  本文为纪实文学作品,基于公开资料整理而成,旨在客观呈现陶华碧与老干妈品牌的发展历程。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商业建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